《平板玻璃》(GB 11614—2022)(以下簡稱新國標)于2022年7月13日發布,今年8月1起正式實施。新國標發布以來,標準主編單位及行業領導、專家,通過多種方式,對新國標進行宣貫、解讀。實施新國標有何重大意義?通過標準宣貫會及行業調研,相關協會對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企業有哪些呼吁和期望?對相關檢測和職能部門有哪些建議?為此,本報對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專訪。
問:實施《平板玻璃》(GB 11614—2022)新國標有何意義?
協會:修訂后的新國標發布以來,大家都談到了新國標的特點、技術指標的新要求,以及對促進解決“非標”問題、提升平板玻璃產品質量水平的重要意義等。協會也專門下發通知,對行業企業嚴格執行新國標提出要求。這些工作,對于我們理解標準、掌握標準要求、貫徹實施好標準,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我想對新國標實施的重要意義做兩點補充。一是正確認識新國標對提升產品實物質量的推動作用。
高質量發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對于玻璃行業來說,就是在穩定提升產品質量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新產品、增強產品性能、拓展新領域,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這是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途徑,也是實現“宜業尚品造福人類”行業新目標的必然要求。
但實事求是講,我們還沒有達到“量的合理增長與質的有效提升相結合”,在產品質量方面還有些滯后,例如“非標產品”問題、鋼化玻璃“自爆”問題仍然存在。另外,由于產業鏈分工和生產工藝的連續性特征,平板玻璃生產處于產業鏈源頭地位,平板玻璃是最基礎的材料,一旦原片出現質量問題,就會造成加工和應用環節的諸多問題,有可能造成系統性質量風險。玻璃行業要高度重視。
二是充分認識標準政策對于推動玻璃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
通常意義上,標準不僅是表示產品質量水平的標尺,還是生產、貿易、檢驗檢測、技術交流、仲裁、質量監督檢查等的依據。而從標準的地位看,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尤其是強制性標準,本身就是一種技術法規,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性。因此,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政策法規的組成部分。
我們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方案》《“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等諸多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中,均將標準作為技術支撐、將質量列為基本要求。
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加深理解新標準對于玻璃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是有助于推動玻璃行業結構調整,建立通過提升產品內涵、依靠技術進步和優化性能去占據價值鏈高端的發展模式,不斷提升產業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全行業堅定不移地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
二是有助于指導行業科學利用新技術賦能產業創新發展,構建能夠不斷提高消費品質、感性質量、功能效應、健康安全、服務內涵等物質文化特色的玻璃產業體系,滿足多元化應用需求及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求。
三是有助于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力度,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加大關鍵性、突破性、顛覆性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推進玻璃行業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從數量型發展轉向質量型發展,不斷提升“中國制造”整體形象。
四是有助于增強企業品牌意識,推動企業建立全球化布局的產業鏈體系,提高國際化運營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建設能力,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問:結合之前標準宣貫會企業關注的重點及協會對行業企業的調研情況,協會對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企業有哪些呼吁和期望?
協會:據了解,雖然平板玻璃生產企業和玻璃深加工企業不盡相同,但普遍關注點集中在質量等級劃分、厚度規格規定和內在質量指標三個方面。
生產企業和加工企業都是玻璃行業組成部分,既有共同的行業責任,也有協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追求和動力,當然也有共同遵守質量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相關標準的責任。
希望全行業以新國標的實施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質量提升的戰略要求,開展原材料工業質量提升、“三品”實施行動等相關工作。充分發揮標準作用,推動提升產品質量水平、促進結構優化與技術進步、規范行業行為,為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創造條件。
浮法玻璃生產企業要加強標準的學習與培訓,對標新國標調整提升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高質量意識、加強品牌質量控制;要認真履行生產主體責任,加強源頭控制,把達到新國標要求作為產品質量的“底線”,不生產建筑用“非標”產品、不銷售不合格產品;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使用優質原料、清潔燃料,依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產品實物質量。
玻璃深加工企業要把新國標作為保證原片質量的 “護身符”,積極采用高品質的加工級玻璃原片,不使用達不到新國標要求的原片,不采購、不加工建筑上用的“非標”原片;抵制在建筑上使用“非標”產品,對待“非標”產品在建筑上的使用,要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及時提出和反饋產品質量方面的不足,倒逼原片質量提升,推動解決玻璃行業“非標”產品、鋼化玻璃“自爆”等痛點難點問題。
問:協會對檢測認證機構和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有哪些建議?
協會:中共中央、國務院《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創新質量治理模式,健全以法治為基礎、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參與的多元治理機制?!睘殚_展質量工作指明了工作思路。實施好新國標,同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參與,履行好各自責任。
相關檢測認證機構要充分認識到,標準是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技術支撐,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完整技術鏈條的重要環節,與計量、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等互相依存、密不可分。要加強學習培訓,提高理解水平;適應新國標指標的變化,提升檢驗檢測技術設備水平,及時調整強制性產品認證規則和范圍;進一步規范從業行為,提高服務水平,落實主體責任等。
市場監管部門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要求,創新質量監管方式,依法實施監管;加強質量政策、產業政策與競爭性法律法規的銜接,促進政策協同、形成政策合力;指導行業建立健全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安全風險防控機制等,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質量競爭、優勝劣汰。
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將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新國標的實施。做好“四個服務”,加強行業質量誠信自律,推動產品質量水平提升;及時向政府主管部門反饋玻璃產品質量情況,協助開展玻璃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查處質量違規違法行為等工作,為玻璃行業高質量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本文原載于《中國建材報》7月31日1版 ■楊 娜